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大龙洞史话

大龙洞史话

关键词:大龙洞、昭通历史、昭通文物、昭通景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昭通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0870.ccoo.cn/
  • 感谢 zhaoto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32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龙洞,源于昭通市昭阳区城北10余公里处的大龙洞山麓,大龙洞山虽不高,但此山层峦叠嶂、诸峰罗列、参差峭拔、涧纵横,林泉幽深,泉水甘冽。大龙洞公园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,楼台上雕梁画栋,飞檐彩亭。轩内苍松成林、翠竹成荫、绿茵满地、碧水环绕,曲径通幽,一古寺藏于林深洞口处,洞口恢宏,洞顶钟乳石倒悬,千姿百态,一泓清泉从侧洞中汩汩流出,水质优良,清澈见底。每逢农历八月十五,当明月升空后,天上的月亮就会倒映在龙泉之内,龙泉中的明月又会反映在洞内岩上,“三个月亮”相映成趣,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,人称“龙洞吸月”。 “龙洞吸月”位列昭阳八景之首。清光绪庚辰进士谢文翅题有“龙洞吸月”五律诗:“活水灵源出,神龙洞壑居;一泓清可沁,百里润长余。吸月流辉吐,蒸云瑞气嘘。飞潜占隐见,美利大何如。”

大龙洞内有天然形成的钟乳石,形态各异,花、果、树、木、虫、蛇、鸟、兽,甚至有的象人体的脏腑,自今仍有几处象人的肝脏、肺脏等,旧时传说久病之人医治无效,便到龙洞来虔诚祈求,请上一瓶龙泉水,刮下一点类似所患部位形态的石块粉沫吞服后便痊愈。 旧时大龙洞水源处,有一钟乳石柱悬在空中,形象一尊观音祖师,经能工巧匠稍加雕凿即栩栩如生,微妙微肖,称为飞来观音,有求必应。另有“摸石乞子”之说,据《郡国志》记载:“乞子石”在马湖南,岩东石腹中,流出小石,携石入怀中,古人乞子有验于此。大龙洞有“母石”,昭通古人常到大龙洞求子,他们把洞中的小石头称为“乞子石”,据说:只要摸到“乞子石”的妇女就会怀孕,来年定会生儿子。汉代后,汉族迁入昭通也承袭了这一习俗;道教传入昭通入住大龙洞后,求龙祈福,摸乞子石,逐渐演化成了游春、祈福、祈子为一体的民间习俗。

昭通是彝族先民的发祥地之一,自先秦起便在此聚居、生息、繁衍,据《古滇人图说》、《正德云南志》等史籍称:乌蒙、东川等地自古有祭龙、迎神等活动。昭通地区古称“乌蒙”,“乌蒙”名称始源于彝族先民首领人名,彝族人自称“罗鲁”意为虎和龙的传人,龙是主宰风调雨顺之神,水是龙的化身,是人类的生命源泉,据说,上古时天大旱,人们天天到大龙洞求龙王下雨,终于在二月初八感动了龙王,救活了庄稼,保证了丰收,为此,便在此修建了龙神祠,并且每年二月初八到龙洞祈福求雨。到现在每年的二月初八,龙洞人山人海,热闹非常。

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,汉平帝元始一年至五年,梓潼人文齐为犍为郡南部都尉,于朱提(昭通)“穿龙池,溉稻田,为民兴利。”左思在《蜀都赋》中称:“龙池滈瀑濆其隈。”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,昭通镇总兵佟国英首倡整修龙洞。通过修葺,龙洞龙洞景色大增,山、水、林、泉,浑然一体。不少文人骚客或诗或文,赞其景色。清道光丙戌进士,选翰林院蔗吉士辛联玮就有《咏龙洞》诗。将龙洞山、水、林、泉聚于一诗,其诗云:“龙身变化腾动土云起,龙势蜿蜒数百里;九龙奋迅争先趋,一龙峥嵘截然止。诸峰罗列尽儿孙,尊严岳镇类如此。千寻壁立擎青空,仰看天门呎尺耳。就中古洞谁为开,神工鬼斧凿来似。石骨嶙峋笋密排,黭黮窅深难见底。倾耳但闻淅沥声,渟泓奔放正未已。灌溉千亩万亩田,秋成岁稔田畯喜。……”

在历史的长河中,龙洞历经多次整修,在清朝光绪年间曾经改名为蒙泉公园。198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龙洞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,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,龙洞公园已经成为昭通人民避暑游憩的森林公园。

龙洞由文齐“穿龙池,溉稻田,为民兴利。”到现在成为人民避暑游憩的森林公园。龙洞让人记着的始终是它甘冽的泉水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昭阳人。如今龙洞水已经有干涸的危险,“龙洞吸月”已成为夕日之景,如果再不从源头上加以保护,龙洞无水皆不是有负龙恩吗?


上一篇:清官亭史话
下一篇:过山洞遗址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870-2155177 传真: 邮箱:1581731616#qq.com
地址:昭通在线运营服务中心 邮编:657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昭通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